城市临床讲义

过去两年,COVID-19 让生产与消费行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仓库作为原始储放生产剩余的容器,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以新的生产链角色影响未来都市网络,是我讨论的起点。
蔬果生产链是由乡村上的田,经过 21 天培育后采收, 运送至郊区的加工厂处理,最后储存至仓库内,待市场需要时,透过物流运送至消费者手上;而疫情完全打乱了这规则。首先,疫情延烧,许多人不再上市场买菜, 转而订购产地发货的蔬果箱;使得原本在城乡边界的仓库失去储藏功能而荒废。学校停课后团膳需求大减,大厂商垄断市场,每日近三万的供餐量导致凌晨就须开始备餐,四点煮出的食物形成隐形品质漏洞;餐厅禁止内用也使外送平台崛起,散户需求量过大,交通意外频传。 与此同时,生产地人力却大量不足,正常采收流程无法进行;据估计,去年仅 1% 的蔬果正常进入市场,其余 99% 直接报废,成为肥料。2030 年,所谓的“后疫情时代”;“生产都市主义”即是希望以云端厨房结合充电站的模式,去改善人与食物在物流上的聚集情况,照顾学生、外送员及司机;仓库不再是背面、被架空的公共性边界,而是作为区域性物流节点,从正面被欣赏,成为一个维持社会运作的介质。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