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陵园 气候变下在都市边缘水的角色
气候变迁极端环境下,台湾一年存水率只占全年降雨量20%,剩余的80%在都市化的城市快速发展下在地表恣意迳流造成淹水等现象。以研究台湾聚落、水文、山脉之间的关系为起点:聚落依靠山和水系而建,基础设施、邻避设施随聚落人口增加而生成。随着交通愈便利,聚落逐渐集中且扩张,土地使用趋于紧张,于是在都市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和邻避设施不断被向外推挤,土地的利用蔓延至山脚下,都市和自然越来越接近,在都市边缘的缓冲空间如何被重新定义?基地选在中央山脉和台中北屯平地交界地带,此处为大坑山上水系在瞬间大雨后涌入都市前的最后一个缓冲地带。清领时期作为战争频繁发生之地,留存下百年的坟墓区,近年因交通系统扩张大坑观光化和北屯土地重划规划迁葬,在都市化的过程中,生者对于逝者静默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自然和都市间几乎不留余地。两者在都市边缘相遇,设计除了在此增设滞洪的缓冲空间:在淹水的时候收集、在缺水的时候供给,同时也将退无可退即将成为山上一座座纳骨塔的公墓区迁移至此,结合都市中邻避设施和基础设施,整合在都市边缘的缓冲地带。生和死、自然和都市,以水作为其中媒介,在转折之间,寻求人间最后告别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