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e

作品介紹:    在上次的題目中,我提到了我發現一條路徑之所以會有隧道感是因為兩旁的樹木交織形成一道道連續的拱門,而一道道拱門則形成具有一定包覆性的一個空間;並且所有樹木的生長位置能夠大致上形成兩條方向一致的直線。初次進入基地後,,我依循著上次設計的概念,開始尋找一條兩旁皆被樹木包圍的道路。在探訪基地的過程中,我被大社支線這條河道吸引了注意力,在這條河道,我發現當行走與站立於河底時,兩旁的河道亦能夠提供相似的隧道感。河道兩旁的植披順沿著河道的方向向上生長,大片的青綠色隨著水流行進方向繼續延伸。       當順著河岸的坡地繼續向上看,可以看到生長在在兩旁的樹木,而不同於之前的基地,這次的樹木較集中於其中一側,切且其生長較為規律,每一顆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配合幾乎沒有樹木生長,但坡坡地較對岸高了一到兩公尺,該基地就像古典建築中的一條廊道,坡面為牆體、樹木為柱子。我認為均勻生長的樹木項具有規率性的柱子,能夠指引方向。       我將藝廊的基地位置選在舊音樂系館圍牆的角落旁,因為若行走在我所發現的隧道之中,其路線會因為樹木距離岸邊的生長而導致無法行走。將藝廊設置在這可以延續該路線,得以讓我想要使行人關差道的隧道感繼續延伸。       我在藝廊中,將柱子作為主要結構,以延續樹木的規率敢帶給我的包覆性與方向性。每一層樓的屋頂比起一片水平板,我以一面面弧形代替,試圖與周遭的樹形成呼應。除了作為藝廊所需之空間較為密閉,其餘空間之通透性較強,以利參觀者能夠透過我所限制的方向觀察到我的隧道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