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介入与场域性的转变

前期发展利用藤本身的弹性制作具支撑力的椅子,椅子为了承受人体重量在平面上围绕出两个相似的圆形,两个圆形虽在外型上相同,在人的使用介入之后,便会产生不同的性质。椅面区域的圆形为主要使用区块,而人在使用该椅子时,身体虽不会进入后方支撑用的圆形延续这个观察,后期在书屋中亦以此概念继续发展,将基地中的空间分为实(机能空间)与虚(腹地),并试图安排虚空间,使得人介入后产生不同的场域性。早市常以巷弄街道为场所,其场所的作用不仅因时间有所变化,更是因为人的聚集而产生不同,在人群散去之后便恢复街道的机能。将基地中广场与行道的空间重叠,其场域性因艺术街居民的使用而被定义。基地中的空地可以是休憩用的广场,亦可能是串联邻里的交通道路。
回页首